這家快遞公司,被《人民日報》點贊了!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609


  雙11剛過,跟往年一樣,有不少快遞被曝出“暴力分揀”,“用腳踹”、“空中扔”,惹來不少媒體的口誅筆伐,不過德邦快遞很顯然經受住了此次雙十一大考,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畢竟連《人民日報》都公開為其點贊了!

  11月16日,《人民日報》刊文——《德邦快遞致力為大件快遞提供服務,差異化發(fā)展開拓市場新天地》,文中寫道:成為業(yè)內為數不多可提供大件快遞解決方案的快遞企業(yè)之一,其背后是德邦快遞數十年如一日對品牌維護、服務提升、科技加權、人才培養(yǎng)等領域孜孜不倦的追求。

  那么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二,德邦為何能博得如此高的評價?

  零擔之王誕生記

  數據顯示,從2017到2021年,中國快遞業(yè)年均復合增長率約33%,預計到2021年,“大包裹”這個細分領域的收入將達2663億元。

  對于小件快遞已經接近飽和的快遞市場來說,毫無疑問“大件快遞”將成為及其重要的戰(zhàn)場。

  但是要知道,大件快遞這個市場對不少快遞公司來說是個短板,質量大、收益低,零擔物流說起來簡單,不過就是大件貨物的拼車服務,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并不容易。

  一直以來,中國零擔物流的標簽是“臟、亂、差”,不過德邦快遞在行業(yè)生耕多年,終于逐漸把這一塊市場做到了“規(guī)范化”。

  比如,貨物碼放的時候,實行“大不壓小、重不壓輕、木不壓紙”原則,比如統(tǒng)一網點、統(tǒng)一車輛,直營化的管理運營,違者必究等等。

  有了規(guī)范的運營模式,德邦在高性價比的加持下,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零擔之王”,這也為德邦進軍快遞行業(yè),打下堅實基礎。

  差異化精準定位

  今年是德邦快遞經歷的第四個“雙11”,大件快遞單日收入破億,訂單量同比增長300%,毫無疑問,德邦已經實現了由零擔到大件快遞的華麗轉身。

  這驕人成績的背后,與德邦快遞定位精準不無關系。

  2013年才推出快遞業(yè)務的德邦,想要跟通達系和順豐等早已入局的快遞企業(yè)一較高下,著實不易,不過德邦快遞有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那就是——大件快遞。

  “術業(yè)有專攻”,憑借在零擔物流上深耕多年的優(yōu)勢,德邦將自己定位為“中國高性價比的大件快遞”,僅用一年時間,快遞收入就突破了5億大關!拿下“大件快遞”新的業(yè)務藍海。

  除此之外,德邦快遞還進行了“掃盲”,專打別人的盲區(qū),比如針對不被競爭對手們看重的3~60公斤快遞,今年7月,德邦快遞推出業(yè)內首個大件快遞產品——“大件快遞3—60千克”,成為業(yè)內為數不多可提供大件快遞解決方案的快遞企業(yè)之一,結合自己在零擔物流上的優(yōu)勢,以低續(xù)重,高性價比,深受消費者青睞。

  正是這種“揚長補短”的差異化定位,奠定了德邦快遞在“大包裹”領域中的領頭地位。

  專業(yè)服務水準

  在一開頭提到的《人民日報》關于德邦快遞的刊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當部分快遞企業(yè)在“雙11”前調價、限重之際,德邦快遞卻承諾大小快遞“不限收”,接下了其它快遞公司不愿接的大件、重件等難送件,贏得了更多客戶的青睞和贊譽,體現了快遞企業(yè)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從22年前的4名員工,到現在的13萬名,在這快速發(fā)展的背后,德邦快遞的核心,一直是“服務”。

  比如,德邦快遞產品基于客戶視角,以承諾到達時效的思路進行設計,分為“即日達”、“次日達”、“航空普運”,以精準的時效性,幫助客戶快速決策,支持客戶業(yè)務持續(xù)發(fā)展。

  比如,德邦快遞要求大件快遞必須送貨上樓,哪怕在雙十一期間,哪怕沒有電梯。

  比如,德邦快遞上線丟貨預警系統(tǒng),對異常貨物有了更加強大的保障。

  比如,不斷增加技術投入,推出無人貨車、AR量方、車載稱重等,優(yōu)化服務質量。

  再比如,有網友寫道,在德邦快遞的門店,每次進店都會有人來倒上一杯水;打客服的電話,從來沒有超過3聲,就一定能會有人接聽···

  正是這種細微到極致的服務,造就了德邦快遞的龍頭地位。

  正如德邦快遞集團高級副總裁韓永彥所說: “快遞業(yè)是服務行業(yè),而快遞員、營業(yè)員是顧客直接接觸的從業(yè)人員,他們是企業(yè)的‘臉面’。

  說了這么多不必再有疑惑,為什么后進場的德邦快遞卻能夠在廝殺激烈的快遞市場中一路高歌走到今天,“心有所愿,行力而成”,在剛剛過去的五年,德邦快遞完成了從零擔到大件快遞的華麗轉身,下一個五年,又會有什么樣的奇跡發(fā)生?我們拭目以待。


未知來源
免責聲明:商媒在線所提供的信息及圖片除原創(chuàng)外,有部分資訊和圖片從網絡等媒體收集而來,版權歸原作者及媒體網站所有,商媒在線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并盡可能注明來源;部分因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將原有信息丟失,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果您對商媒在線所載文章及圖片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商媒在線,商媒在線將立即予以刪除,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