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106
? ? 早在2010年,山東省蒙陰縣宗路果品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劉宗路就把蜜桃裝進集裝箱,賣到了迪拜;而今,他又把蜜桃銷售“搬”到了網上?!熬W上銷售農產品,必須有冷庫等相關的物流、倉儲設施,但近年來國家對用地指標控制嚴格,想建這些設施可能連審批關都過不了?!眲⒆诼氛f。
山東省蓬萊市是紅富士蘋果產地之一。曾在蓬萊市潮水鎮(zhèn)崖下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劉培亮,任職期間帶領當?shù)剞r民利用網店銷售,幫助果農增收致富。劉培亮希望,在“農民網商”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的地區(qū),有關部門開辟“網絡綠色通道”,適當對農產品網購的運費予以補貼,并為電子商務企業(yè)倉庫和運營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支持。
與傳統(tǒng)農民不同,“觸網”農民需要的資金量較大,僅靠自身積累難以滿足需求?!坝|網”農民主要的“資產”是生鮮農產品、網店、網絡美譽度等,在現(xiàn)行政策下難以進行抵押貸款,需要有關部門創(chuàng)新金融制度,盡快實行“農民網商”投融資服務試點并將成功做法推廣,從而為“觸網”農民提供資金支持。
培育“智慧農民”
“對一般企業(yè)或‘農民網商’來說,‘觸網’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闭憬瓋z聯(lián)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章新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僅用于美工、運營、客服以及營銷策劃等人才的開支,一個月就需要7萬多元。
章新光希望,有關部門能聯(lián)合若干家企業(yè),搭建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農民網商”提供市場化服務,以破解農民技能偏低、運營成本偏高的難題。
而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蜂農王朋看來,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更適合建在“農民網商”較為密集的“淘寶村”,需要政府部門引導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技術性人才充實到“農民網商”群體中,提高“農民網商”的專業(yè)性。同時,還應鼓勵具有電子商務知識的返鄉(xiāng)大學生、返鄉(xiāng)農民工、大學生村官等素質較高的群體成為“農民網商”,促進“農民網商”群體做大。
建設信任體系
多位“觸網”農民向記者反映,建設網銷農產品信任體系,就要建立網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如果農產品出了質量安全問題,對電商企業(yè)來說是不能承受的?!卑不账姆诫娮由虅债a業(yè)園董事長方謀慶希望有關部門指導建立網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做好農作物種植、管理、保鮮、運輸?shù)雀鳝h(huán)節(jié)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業(yè)部市場司信息化推進處處長楊娜認為,需要加強對現(xiàn)有農產品標準的應用、管控,對生產、加工、流通全程質量標準予以把關,充分對“三品一標”獲證產品等進行整合與利用,并加快農產品電商信用平臺建設,實現(xiàn)網上交易行為可追溯、可確認。
劉宗路、劉培亮等“觸網”農民建議,建立“農民網商”誠信檔案與紅黑名單制度,對于網上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嚴格監(jiān)管,嚴厲查處銷售假冒偽劣行為。(記者潘林青、葉婧、于文靜、姜剛、吳濤、周勉)